小谈近期上海疫情的乐观锁机制

上海疫情,微博上非常激烈的争吵。各大群中,各种谣言不断,各种言论混杂。到底发生了啥,到底怎么回事?我想简单说说我的看法。

其实要说也简单,自从上次《再说疫情》以后,奥密克戎就来了,进入了国内新冠病毒主流行列。上海基本上从3月1日开始,陆续出现确诊病例,并且传播速度极快,发现时已经出现溢出到全国多地。到3月11日,上海发布来源调查,“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,由于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。漕溪北路1200号华亭宾馆。”。

首先,传播速度,必须快,符合变异版的奥密克戎的特征。尤其国外比较习惯这件事,咱们国内病毒比较少,对他速度快这事感触不深,所以比较诧异。另外,对于管理疏漏,导致病毒引起本地感染这件事,也在意料之中。再说疫情时我表示过,如果海外病毒持续变异,咱们是逃不掉的,一点点缝隙它都能钻进来。所以本身从起步期来看,倒是也没啥特别问题。

主要争议出现在对这次疫情的应对上。按照我们对疫情以往的了解,当已经意识到“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”时,应该直接封城,封个15天,它还是个轻症,什么事都解决了。但是上海没有这么做,而是利用周末,突击对部分小区进行了2~3天的封闭管理和核酸检测。

我所在的松江区泗泾镇,在3月10日突然封闭,全员核酸两次,三天后部分小区解封。在下一周周末,再次全员封控两天,核酸检测,周一开放。

在此过程中,未解封的小区,一般有核酸异常的情况。根据进一步检查异常的原因,决定封闭该小区的时长:

  • 确诊者 -> 集中治疗
  • 密接者 -> 14天集中隔离
  • 次密接者 -> 7 天集中隔离+7天自我监测
  • 确诊 所在楼栋或公共场所的风险人群 -> 猜测可能是14天闭环管理
  • 密接 所在楼栋或公共场所的风险人群 -> 2闭环管理+12社区自我监测
  • 次密接 所在楼栋或公共场所的风险人群 -> 0闭环管理+12社区自我监测

我总结这个不一定特别准,但是应该差不多吧。能看到,这是一套分级别的,根据不同情况的,针对性的处置方案。

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套乱七八糟的东西,肯定的有原因的。其实万事皆通,这种模式在计算机行业中也有参考,它算一个“乐观锁”,而直接封城就属于“悲观锁”。

乐观锁,顾名思义,很乐观,它认为一般情况下不会有数据冲突,尽量以宽松的政策,保证运行效率

悲观锁,相反,它很悲观,它时时刻刻想到的都是都悲剧的情况,施以最严谨的策略,确保运行安全

那么其实比较清晰,上海采取这种策略,希望尽量保证城市的运行,因为上海的停摆对全国经济是有极大影响的。这个观点我初步认为可以接受,但是上海不采取悲观锁的策略,则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,必须有足够的规划,要摸着石头过河,一路艰辛是必然的。

所以,在后续执行中,就出现了几个重要的问题:

  1. 民众对风控机制的认知不清晰,只知道是政府要求封控,引起民众不满。
  2. 基层居民组织缺乏处置经验,信息的传达不及时不清晰,引起民众不满。
  3. 对某些区域封控时间较长,对民众的心理心情产生影响,引起民众不满。
  4. 动态封控策略的执行缺乏民生保障支持和服务人员支持,引发民众不满。

民众对风控机制的认知不清晰,只知道是政府要求封控。

这个策略在制定后,没有深入民心进行普及,只在执行层面上进行了开展,很突然。这和民众的心理预期产生落差,只知道居委会按“上级要求,根据本地疫情防控情况”,进行封闭。

问:封几天,说不知道。问:都封吗,说不知道。问:有确诊有密接吗,说不知道。

一问三不知,乍看只是意味着信息不对称,但实际上是由于政府下达的策略无法清晰有效的传达给基层。

基层居民组织缺乏处置经验,信息的传达不及时不清晰。

居委会这个角色,在疫情封闭期间,是政府与民众交互的最直接渠道。但是很遗憾,这个居民自治组织,无法承担这么庞大的工作量,人员严重不足。从市下发到区,从区下发到镇,从镇再到街道居委会,层层过滤下,居委会能了解的东西非常少,但要管理的人却非常多,一个居委会要管几千人。所以居委会如何快速有效的和所有下辖居民进行沟通呢?没有办法。

对某些区域封控时间较长,对民众的心理心情产生影响。

本次疫情,浦东、闵行、徐汇三个区比较严重。其中以浦东为首。

我相信一些浦东的小区,从三月初左右,就开始封闭了,到现在可能已经半个多月,直奔20~30天。然而,他们却看不到希望。希望就是浦东病例越来越少,他们可以开开心心的解封出门。但是到今天,28号了,能看到浦东病例数直线飙升。如果封闭这么久,对久经世间繁华的人来说,是无比痛苦的。他们能怎么埋怨呢,当然是埋怨政府,为什么不全市封闭,单独封闭了我们,外面还没处理好,导致我们也出不去,真是恨啊。

挣不到钱,买不到菜,还不让出门,对心情的影响是巨大的。所以我看到有些人,就给政府法律部门打电话,录音并且发布,狂问“疫情期间聚集是不是违法”这种问题。这些,都是内心的困扰,是一种封闭后心理郁闷的结果。

动态封控策略的执行缺乏民生保障支持和服务人员支持。

这个乐观锁策略,希望维持城市一部分人的正常工作,保持城市运转,以此来保障被封控小区内的居民可以有相对正常的生活。但是,执行时,却发现,还是缺少大量的物资和人员。

物资的缺乏,一方面上班族一般不太囤食物,另外根据上三条,与居委会的沟通、对接也困难,导致物资持续缺乏的情况。

人员的缺乏,居委会那十来个人肯定是不够的,所以后来发动党员,还是不够,再发动志愿者。

在我看来,物资采购,应该依赖网络平台,把各种需要都归纳起来,集中采购,很明显,之前没有建成这样的应急平台。

而人员的缺乏,我认为是持续存在的。因为应该考虑到,对于居民,不仅仅是送食物,更要安抚人心。对于封闭很久的小区,应该安排人员,逐家逐户拿着东西上门拜访,不能穿着大白,在心理层面上,对居民进行抚慰,以此排解他们心中的苦闷。想实现的话,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做到,永远是有缺口的。

总结

其实,我们能看到,这是上海的一种探索。这种探索,肯定不是一个人的决策。很多人在微博上乱骂,不过脑子,这是不对的。

上海的这种乐观锁机制,一定是根据城市的情况,也根据这一个月大数据的分析,提出的一整套模型。这个模型,不是某一个人的脑子决定,而是计算机的算法。

我坚信,这种算法是无错的。只要按部就班执行下去,一定有效,但是它需要时间,不会是半个月,可能是几个月,需要我们的忍耐。而且不得不说,这也是计算机算法给人类的一大遗憾,就是它无法安抚人心。我们需要理解,充分的理解,并且给与足够的信任和支持,才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。

我们现在能做的是什么?

1. 如果你在浦东、闵行等重点疫区,如果你有物资缺乏,积极联系小区门口大白,打打居委会电话,或通过每个区的微信公众号中,都有一个“疫情意见征集”的入口,进行反馈。另外,上海的顺丰在某些地方还是可以收到的,所以也可以尝试网购,加点邮费发顺丰看能不能到。再者,在新一轮核酸筛查开始后,政府要求各区居委会,在小区内张贴“生活物资保障告知书”,并提供24小时物资保障咨询电话,去小区布告栏看一下,及时联系居委会。不要着急,一切都会好的。如果你心情超级郁闷,打打游戏,也可以打上海市心理服务热线:021-962525,尽情的诉说,不要掖着。

2. 如果在非核心疫区,积极配合居委会的安排。有能力的,尽量去居委会报名当志愿者,说明自己的擅长的地方,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助的。在这里,肯定有一些居委会人员不友善,不要理会他们,积极谏言献策,不要管自己是否是党员团员,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到了,这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。

为何我们国家不开放?其它很多国家都共存了!

那请记住我这句话:

“如果全都都感染,我们可能不会死,但是我们的长辈,尤其是年龄大的长辈,会很快死掉。”

考虑:

1. 是否需要牺牲长辈的生命,来换取年轻人和病毒共存的可能。

2. 是否能确定病毒不再变异到致命。

3. 是否确定该病毒不会有长期副作用。

如果以上三个问题,都是“否”,则别再考虑这个想法,让它过去,专注当下。

对上海未来疫情处置的预期

1. 短期内,局部的临时性封闭将成为常态。

2. 自测型抗原检测将成为重要的排查手段,用以在低风险区域做快速排查。

3. 若上海实验成功,这种网格化封闭模式,将推广到全国重要地区,用以应对疫情快速传播期但不宜全封城的情景。

4. 我国将从此次上海对奥密克戎的应对中吸取大量经验,更好的制定其它地区的疫情处置策略。

点赞